选择与追求

写日志的心情只有两种情况,要么微爽,要么微不爽;因为极爽和极不爽的时候一般是不会坐在电脑前的。这两类四种心情基本囊括了我日常生活常态。

去年有两回带有极字心情的事件令我记忆犹新,其中一件就是半小时内账户上50%的人民币跳水后,心如石沉大海,默默地去超市买了包薯条一个人坐在台阶上一条一条地吃,心如止水;另一件就是喝翻室友,叫他们也知道,什么是西北的汉子,一群大老爷们半夜喝啤酒打牌画胡子,都看到对方抽象的面孔而哈哈大笑,到最后干脆笑的爬不起来了,主要是因为画面感太具魔幻色彩,一人头上一个”王“,现在想起来都会狂笑一阵子。

但这种带有极字的心情,表面上却似乎看不出什么端倪,但却深深留在你的生命中,就像遇见她一样,她与你或许只是擦肩而过,但她留下的香味,却已被你雪藏于心。

寒假太短,短的我总感觉还没缓过劲来,就要开学了,有些东西还没来得及回味,就要被压在日记本里,日后在回味起来要么索然无味,要么历历在目。Whatever,还有更多的事情在等着我,那些矫情的画面就留给日后不如意的自己打气。

假期一直在琢磨一件事情,为什么我感觉生活中的驳论越来越多。现在好像也有个眉目了,以前我所认识的世界不过是长辈带着我看到的,其一仅仅是上一代人所能够接触到的范围,其二已被长辈所加工过滤,就像在广电的管制下你永远别想在内地电影院看到NC-17电影一样,其三是这一代人背负上一代人的期望,与社会氛围。这样一说出来,好像已经很大程度上对我所说的生活的驳论有点明了,我们分开来看,第一点,当我们小时候玩红白机按组合键刷无敌的时候,哪会知道今天的flappy bird只用一只手指就能按得让我们抓狂,信息时代的便捷与时效每天都在发生巨变,我想每天都上网的大家可能深有体会。第二点,举个我家的例子,我原先特别不喜欢吃芹菜和苦瓜,实在太难吃,小时候就是我的天敌,看见这两样菜我就死去活来的,可我们家掌勺的是我妈,她非常爱吃,常常抄这两样菜,小时候经常为两道菜遭到挨打,后来不知道怎么了,也就习惯了,也爱吃了,家里还是常做这两道菜,后来有一次无意间听见我妈说,“我不炒我不爱吃的菜”,这句话反过来就是我只炒我爱吃的菜,致使我们整个家庭口味都和我妈一致。重点说第三点也是我最近才发现的,我以前解释“这一代人背负上一代人的期望”这句话无非就是”他们想把他们的意愿强加于我们,而我们却有我们自己的意愿“的这种肤浅的理解,那核心是什么,是道德传统。这玩意儿玄的很,首先因为它没有统一的度量标准,以前女性讲究什么三从四德,现在你不会做饭只是风情万种,有人依然说你道德操守良好,因为道德传统也在变,时时在变,而且一个人一种说法,罗素说“道德有很大成份的利他性“,谁拿道德说事谁准占上风,幸好王小波说”智商低的人,总喜欢拿道德说事“。再加上在一个被“集体主义”洗过脑的群体或者社会中,更容易产生跟风和泡沫现象,因为“集体主义”思想的本质是要消灭“独立思考”的精神和“特立独行”的个性。大家都吃屎你吃饭,可你就是傻逼了,还是公认的傻逼。重点在于选择吃屎还是吃饭。其实这三点完全可以放大往不同的阶层看待同样的问题。

之前从未深刻的有过“感觉自己的知识水平已经无法支持目前阶段的自己”,可能就是应为自己的视野与实际水平高度都处于统一的水平线上,可现在我却真正地感受到了“自己的知识水平已经无法支持目前阶段的自己”,可能我的视野比以前多少有提升,但我的实际水平却没有,之所以我用“可能”其一是避免众人觉得我自大,你说你视野提升就一定提升了么,其二是因为我也在人生的摸索与摔跤阶段,得出的结论只能符合我的人生经历为基础,但是为了与一部分读者产生共鸣扩大受众基数的话,“可能”这个词很好地反应了问题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与特殊性。

今年,对我来说是好多事情的元年,因为在这一年的年初,给自己立下了一个伟大的目标,因为知道的人都说我不可能做到,所以我就觉得它顿时伟大多了。也是自己的选择,等2019年我实现或者没法实现我都会写出来。

毕竟,命运轨迹的90%来自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,而不再于你消耗了多少生命值去追求。


选择与追求
https://cxlcym.github.io/2012/03/04/选择与追求/
作者
JcakCao
发布于
2012年3月4日
许可协议